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揭示了资本家不断地用工人自己新创造的价值来重新购买和消费其劳动力的过程,从而使资本关系得以连续不断地再生产。

在10个周转期间内,每5周都有一个新生产的商品量(其价值只要是补偿可变资本的,都是新生产的……)投入市场,以便不断地把新的劳动力并入生产过程。

展开阐述

对单个可变资本周转的分析,揭示了年剩余价值率远高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秘密。其核心在于,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而“预付”的资本,实际上是由工人自己不断再生产出来的。

可变资本的价值更新

  1. 初始预付:在第一个生产周期,资本家确实需要从自己的基金中预付一笔货币资本来购买劳动力(支付工资)。

  2. 价值的再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不仅再生产出与他工资等价的价值,还创造了剩余价值。这个新创造的价值体现在商品产品中。

  3. 货币形式的恢复:当商品被出售后,其中代表可变资本的部分价值重新转化为货币形式,流回到资本家手中。

  4. 循环的重复:资本家随即用这个刚刚由工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来支付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工资,购买新的劳动力。

周转的本质

  • “预付”的假象:除了最初的投资,资本家后续支付工资的货币,本质上不再是“预付”,而是工人自己劳动产品的货币表现。资本家只是在不断地把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以工资的形式返还给工人。
  • 资本关系的再生产:这个周转过程,使得资本关系得以不断地、自动地再生产。工人通过消费工资来维持并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力,从而必须回到劳动市场再次出卖自己;资本家则通过这个循环,不断地将劳动力作为其资本的要素来使用,并榨取剩余价值。
  • 周转速度的决定性作用:周转速度越快,资本家在一年内能够利用工人自己创造的价值来重新购买其劳动力的次数就越多。一个周转快的资本(如资本A),其预付资本可以迅速被新生产的价值所补偿和替代;而一个周转慢的资本(如资本B),则必须在年初就准备好能支付全年工资的巨额货币资本,因为它自己生产的价值要等很久才能以货币形式流回。

因此,可变资本的周转过程清晰地表明,工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利润),而且也创造了资本家赖以继续剥削工人的那个“资本”本身。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只是工人自己劳动成果的一部分。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