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是探究事物与人性根本道理的智性活动,它不止于探求外部事物的规律,更核心的是通过贯通物理、人理与心性,最终达到物我合一、豁然贯通的深层理解。

所谓穷理,当然不止于探求事物的外部道理,不止于物理之理,尤其在于穷究人所当为的道理,人性中的道理。

穷理活动上穷碧落下穷黄泉,却始终维系于苏格拉底在德尔菲领取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在这个核心处,今天的哲学与古代哲学仍一脉相传。

所谓贯通者,归根到底是穷理尽性,是物我的贯通。朱熹所称“一旦豁然贯通,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即明此理。

展开阐述

“穷理”是《说理》一书中哲学活动的核心,它指代一种追根究底、探求事物根本道理的过程,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日常的“讲道理”。

穷理的范围

穷理的探究对象是双重的:

  1. 物理之理:探究外部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 人理与性理:更深层次上,它致力于穷究“人所当为的道理”和“人性中的道理”。这使得穷理活动始终与伦理、价值和人的自我认识紧密相连。

核心目标:物我贯通

穷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套客观知识体系,而是为了达到“物我贯通”的境界。这一理想状态,如朱熹所言,是当对外部事物的精微道理(众物之表里精粗)完全通达之时,人内心的全体大用(吾心之全体大用)也随之清明。它追求的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的高度统一和豁然开朗。

内在维系:认识你自己

尽管穷理可以“上穷碧落下穷黄泉”,但其核心始终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神谕相维系。这意味着,一切对外部世界的道理探求,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人自身的理解。我们只有在广阔的天地中才能达到真实的自我认识,而对山川草木的道理了悟,既是认识草木,也是认识人自身的道理。

作为核心哲学活动

作者将“穷理”明确为狭义或核心意义上的哲学工作,即“概念考察”。它区别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层面的“观念批判”。穷理是观念批判得以深入的理论基础,它通过梳理概念的义理结构,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最根本的框架。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