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是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内在理路,它并非独立于人的客观规律,而是与人的理解、经验和特定情境紧密相连,并通过说理和论证被人领会与通达。

理是“纹理”,物理、地理、心理、天理、人理、法理,都是“理”。理是事物内含的道理,物理是物理之理,也就是事物当然的道理,物理当然,物理固然。

道理不是客观规律,仿佛现成地摆在一个与我们无关的世界里。道理内在地连通我们和世界。

道理是“可一道也”,是所与者与所与者之理的统一,或曰,是经验与理解的统一。惟在一个道理系统里,我们才能谈论“事实”。

展开阐述

“道理”是理解“说理”活动的基础,它指的不是脱离人的纯客观规律,而是蕴含在事物、经验和人类实践中的可理解的秩序和模式。

道理的本性

作者强调,道理的“理”源于“纹理”的意象,指事物本身内含的纹路和秩序。它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等待被发现的现成法则,而是“内在地连通我们和世界”的。我们对道理的领会,离不开自身的经验、感知和所处的特定情境。因此,道理总是与人的“理解”活动不可分割。

道理与规律

道理不同于科学上的“客观规律”。规律(如万有引力)旨在描述和预测现象,它追求普遍性和可重复性,并试图摆脱具体情境和主观因素。而道理则始终与特定的情境和人的视角相联系。例如,“杀人偿命”是一个道理,但它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有不同的应用和例外,无法像物理规律那样普遍适用。

道理的通达

道理不是通过单向的观察或实验就能获得的,它需要在“说理”、“论证”和“讲道理”的交互过程中被揭示和领会。当我们讲出一个道理时,我们不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是在引导听者进入一个共同的理解框架。一个道理能否被接受,取决于它是否能与听者已有的经验和理解网络成功对接。

穷理与贯通

“穷理”即是探究道理的活动。它不是要去发现一个终极的、唯一的真理,而是要尝试“贯通”各种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道理,最终达到“物我贯通”的境界。这种贯通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和整体,也使得我们自身的“心智”更加明晰和成熟。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