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债务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风险之一,其在2008年后随房价急剧上涨而快速攀升,主要构成为住房按揭贷款。高企的居民债务不仅抑制了消费,加剧了贫富差距,也使家庭部门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变得脆弱。

2008年之后的10年,我国房价急速上涨,按揭总量越来越大,居民债务负担上涨了3倍多(图5-2)。2018年末,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54%,虽仍低于美国的76%,但已接近德国和日本。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这项调查,城镇居民2019年的负债中有76%是房贷。而从资产端看,城镇居民的主要财产也就是房子。房产占了家庭资产的近七成…

展开阐述

现状与规模

  • 快速攀升:2008年后,中国居民债务水平进入快速攀升通道。以占GDP比重衡量,从2008年的约18%上升至2018年的54%,十年间增长了三倍,绝对规模和相对负担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结构单一:居民债务中绝大部分(约76%)是住房贷款,其次是消费贷(如车贷、信用卡等)。这表明居民加杠杆的核心行为是购房。
  • 财富集中于房产:与债务结构相对应,中国城镇居民的家庭资产也高度集中于房产(约占七成),这与金融资产占主导的美国家庭形成鲜明对比,也意味着居民财富的价值与房地产市场高度绑定。

成因

  1. 房价快速上涨:居民债务攀升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031-宏观现象-房价问题。在“土地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限制住宅用地供给,导致大城市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居民为购房不得不背负越来越高的按揭贷款。
  2. 住房制度变迁:1998年的021-关键事件-住房商品化改革结束了福利分房,开启了商品房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时代,为居民大规模举债购房提供了制度通道。
  3. 消费信贷扩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用卡、花呗等消费贷产品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居民的非住房债务,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

风险与影响

  • 抑制居民消费:高额的房贷支出严重挤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了其消费能力,是造成中国035-宏观现象-低消费与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不利于构建以内需为主的009-核心概念-国内国际双循环
  • 加剧贫富差距:房价的飞涨,使得有房和无房家庭之间的财富差距迅速拉大。同时,高房价也可能诱发低收入群体通过“消费下渗”效应进行借贷消费,使其债务负担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034-宏观现象-贫富差距
  • 削弱家庭抗风险能力:过高的债务负担使居民家庭的财务状况变得异常脆弱,在面对失业、降薪、疾病等外部冲击时,很容易陷入违约和财务困境。
  • 宏观金融风险:虽然高首付比例等因素使得中国发生美国式次贷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但居民债务问题依然是宏观经济的重要隐患。它通过抑制消费影响总需求,并通过银行体系与029-宏观现象-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系统性风险的一部分。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