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和地缘是划分社会性质的两种基本关系:血缘社会依靠亲属关系来决定各人权利义务,构成了稳定而缺乏变动的乡土社会基础;而地缘社会则是在人口流动和商业活动中形成的、以契约和法律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结构。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展开阐述
“血缘”与“地缘”是费孝通先生分析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组织原则。
血缘社会:身份的延续
- 定义:血缘社会是人和人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亲属关系决定的社会。它本质上是一个“身份社会”,个人的社会位置是生来注定的,无法选择或竞争。
- 特征:
- 稳定性:社会结构通过“父死子继”式的生物性继替来维持稳定,职业、身份、财富都沿着血缘线代代相传。
- 血缘与地缘合一:在人口不流动的乡土社会,地缘关系(空间上的邻近)完全附属于血缘关系。村落即家族,籍贯随父系继承,成为“血缘的空间投影”,而非实际居住地的标识。
- 人情逻辑:内部交往遵循“人情”原则,相互依赖,讲究长期的、模糊的互惠,害怕“当场算清”,因为清算意味着关系的终结。
地缘社会:契约的诞生
- 定义:地缘社会是在人口流动和陌生人交往中形成的,以地域联系为基础的社会。它本质上是一个“契约社会”。
- 形成背景:
- 人口流动:当血缘社群因人口繁殖而分裂,或个人离乡谋生时,人们必须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新环境中生存,血缘与地缘开始分离。
- 商业发展:商业活动要求“当场算清”,这与血缘社会的人情逻辑相悖。因此,商业往往在血缘关系之外发展,比如在村落之外的“街集”或由外来的“客边”经营。这种冷静、理性的经济往来催生了纯粹的地缘关系。
- 特征:社会关系建立在个人自由选择、信用和法律保障的约定(契约)之上。理性计算取代了感情维系,成为人际互动的主导原则。
社会的转变
从血缘到地缘的转变,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根本标志。它意味着社会团结的基础从先赋性的身份转变为后天达成的契约,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最深刻的脉络之一。然而,在乡土中国,这一过程是困难的,外来者即便居住数代,若无土地和通婚,依然难以融入本地的血缘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