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扩展是指以家庭三角结构为基础,出于抚育、继替等社会功能的需要,将亲属关系(包括其权利、义务和情感)沿着生育和婚姻的路线,从核心家庭动态地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范围的过程,其最终产物是亲属体系乃至氏族组织。
亲属的基础,在我看来,是抚育作用,而不是生育事实所引起的生物关系。
亲属体系一出家庭立刻发生单系偏重的趋势。
语言不只是事实的复本,而是生活的工具,用来创造人与物间,或人与人间新的关系。
展开阐述
“亲属扩展”是连接“家庭”与更庞大的社会组织(如“氏族”)之间的桥梁。它解释了亲属关系并非静态的血缘图谱,而是一个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不断向外延伸、建构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是051-核心概念-社会结构基本三角,其延伸的动力和方向则由社会功能所决定。
扩展的动力:抚育与继替的需要
- 抚育功能的扩展:家庭作为抚育的基本单位,时常有功能不足的时候(如父母死亡、疾病、外出)。社会必须预备好一套“候补”机制来保证孩子的抚育不被中断。最方便的路线,就是沿着已有的家庭情感联系,将抚育责任扩展到父母的父母、同胞等,形成一个以互助为基础、具有双系特征的第一层亲属圈。
- 继替功能的扩展:当亲属关系被用于056-核心概念-社会继替时,为了保证秩序和财产的完整,它必须遵循058-核心概念-单系偏重的原则。这就推动亲属关系沿着单系的路线进行第二层扩展,最终形成以监督和管理继替为重要功能的氏族组织。氏族是单系的、具有政治和经济功能的正式组织,与以抚育为核心、具有双系性质的家庭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有根本区别。
扩展的工具与层次:亲属称谓的创造性
亲属扩展的重要工具是语言,即亲属称谓体系。它并非对血缘事实的消极反映,而是创造社会关系的积极工具。
- 亲属分类(名词):社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将复杂的谱系关系划分为有限的类别(如伯、叔、舅、姑),每个类别都附着着特定的权利、义务和情感态度。这是亲属体系的基础。
- 初层扩展(法律扩展):将一个在家内形成的称谓(如“父亲”)扩展到家外其他符合特定结构原则的人身上(如父亲的兄弟)。其功能是利用语言的模拟,将一部分原有的法律性责任(如抚育、帮助的义务)延伸到这些人身上,以实现社会结构原则(如同胞团结)。
- 次层扩展(情感扩展):将称谓进一步扩展到并无亲属关系的人身上(如称朋友为“兄”,称长者为“老伯”),其目的主要是表达一种主观的、心理上的亲密和尊敬,是一种情感的扩展。
通过这个过程,从家庭内部产生的关系,被一步步扩展和建构成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网络,用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