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政治是费孝通对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精辟概括,它指由“自上而下”的皇权官僚轨道和“自下而上”的乡绅社会轨道并行运作的治理模式,前者是正式的、命令性的政权,后者则是非正式的、依赖社会关系来向上施加影响的社会力量。
一个健全的,能持久的政治必须是上通下达,来还自如的双轨形式。
把集权的中央悬空起来,不使它进入人民日常有关的地方公益范围之中。中央所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不再下去了。自上向下的单轨只筑到县衙门就停了。
绅士可以从一切社会关系:亲戚、同乡、同年等等,把压力透到上层,一直可以到皇帝本人。……(这构成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无形轨道”。
展开阐述
“双轨政治”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与地方有效治理之间矛盾的关键。它揭示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组织如何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形态。
轨道一:自上而下的政权轨道
- 构成:这是由皇帝及其任命的官僚构成的正式(de jure)权力体系,即“政统”。
- 特征:它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命令链。然而,这条权力的轨道有其终点,即县级衙门。中央的法令、赋税和徭役通过这一轨道下达,但其行政触角并不直接深入乡村的日常生活。
轨道二:自下而上的社会轨道
- 构成:这是一条非正式(de facto)、无形的“轨道”,其核心行动者是“绅士”(退任官僚、功名在身者及其亲属)。
- 运作方式:绅士阶层植根于地方,他们通过血缘、姻亲、同乡、同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一股自下而上的影响力。他们能将地方的舆情和压力层层传递,上达官僚体系乃至皇帝本人,从而影响、缓冲甚至消解来自上层轨道的压力。这构成了对皇权的非正式制约。
双轨的互动与平衡
“双轨”并非两段不相干的“两橛”,而是并行且互动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轨道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政治框架,而自下而上的社会轨道则保证了地方社会的自治和活力,并为正式权力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和信息反馈。正是这种“上通下达”的互动,维持了传统帝国的长治久安。绅士阶层作为两条轨道之间的联结者,其存在使得“把集权的中央悬空起来”成为可能。
然而,这一体系有其内在的脆弱性。自下而上的轨道是非正式的,依赖于人情和关系,缺乏制度保障,容易导致绅士阶层腐化,利用其影响力谋取私利。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当国家权力试图通过保甲制等手段将上层轨道强行贯穿到底层时,原有的下层轨道被破坏,导致了018-制度安排-基层行政僵化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