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德国哲学家,其著作《存在与时间》深刻影响了现代哲学,他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来追问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对二十世纪哲学的影响十分巨大,对哲学之外其他很多领域的影响也很巨大,例如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最出名的著作,是他此前哲学探究的总结,也是他后来几十年进一步思考的基础。
海德格尔说,西方哲学遗忘了存在,其中的一层意思是说,大家眼睛里只有存在者,却不问存在者的存在。
展开阐述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在中国哲学界也产生了巨大反响。
思想核心
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是“存在问题”。他批评西方哲学史自柏拉图以来“遗忘”了对“存在”本身的追问,转而只关注具体的“存在者”(万事万物)。他试图通过其“基础存在论”重新唤醒这个问题。
核心概念
- 此在 (Dasein):为了重新开启存在问题,海德格尔从一种特殊的存在者——人——入手。他用“此在”这个概念来特指人的存在方式,强调人的存在(生存)包含着对其自身存在的领会,并且总是“在世界中”的、与他者“共在”的。
- 上手事物与现成事物:他认为人与世界最原初的关系是实践性的“操劳”,而非纯粹的认知。事物首先作为有用的工具(上手事物)显现,而不是作为与人无关的、被静观的客观对象(现成事物)。
- 本真与沉沦:他区分了两种生存状态:一是“沉沦”,即在日常生活中消散于“芸芸众生”(das Man)的平均状态中,丧失自我;二是通过“畏”(Angst)直面虚无与死亡,从而进入“本真生存”,成为独立的、承担自身命运的个体。
对本书的影响
作者陈嘉映深受海德格尔影响,在书中多处引述和讨论其思想,例如关于实践优先于认知的观点、对传统主客体二分模式的批判,以及关于语言和世界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