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真理具有逻辑必然性,其有效性独立于任何具体经验(如数学公理);而“经验”真理来源于对世界的观察和归纳,是偶然的,原则上始终对新的经验开放并可能被推翻。
哲学家区分理性的普遍性和经验的普遍性。在哲学讨论中说到普遍性, 多半说的是 universality, 指的是无处无时不在, 无处无时不如此; 例如 。
所谓经验的普遍性, 尽管也可以达到百分百, 达到周遍, 例如一个袋子里的所有乒乓球都是橙色的, 但原则上仍然可以设想反例; 即使事实上所有官员都贪污, 但仍可能设想不贪污的官员, 即使所发现的、所记载的天下乌鸦都是黑的, 仍能设想明天发现一只白乌鸦; 换言之, 白乌鸦不是个矛盾用语。
理性和经验的对照, 还有很多近似的表示法: 理性 vs. 事实, 观念 vs. 事实, 分析 vs. 综合, 必然 vs. 偶然, 逻辑 vs. 经验, 语义 vs. 事实。
展开阐述
“理性与经验”的区分是西方哲学的经典二分法,作者在书中,尤其是在探讨普遍性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反思。
1. 理性的普遍性 (Rational Universality)
- 特征: 这是哲学层面最为关注的普遍性,具有绝对性和必然性。它“在一切可能世界中为真”,不受具体环境和时空限制。一个理性真理的反例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在逻辑上就是矛盾的(如“一个圆的方”)。
- 例子: 数学真理()、逻辑定律、分析命题(如“所有单身汉都未婚”)。康德认为,“不得说谎”也应是这样一条理性的、绝对的道德命令。
- 相关概念: 这一端通常与理性、观念、分析、必然、逻辑、语义等范畴联系在一起。
2. 经验的普遍性 (Empirical Universality)
- 特征: 这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归纳得出的普遍性。即便我们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所有实例都符合某个规律(如“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它在逻辑上依然是“偶然”的。我们总能设想一个反例(如一只白乌鸦),而不会产生逻辑矛盾。
- 例子: 物理定律(如光速恒定,这是通过实验测量的)、社会学观察、日常归纳。它可能达到100%的覆盖率,但其有效性始终依赖于经验事实,并对未来的新经验开放。
- 相关概念: 这一端通常与事实、经验、综合、偶然等范畴联系在一起。
3. 对二分法的反思
作者虽然清晰地阐述了这一区分,但也提示我们它并非绝对。很多重要的认知,如“人必有一死”,很难被简单地归于其中一类。
- 从经验上看,我们见到人一个个死去。
- 从理性上看,“死”与“生”的概念内在相联,与整个生物世界的荣枯循环、细胞基因的机制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超乎简单归纳的深刻道理。
因此,僵硬地套用“理性/经验”的二分法,有时反而会妨碍我们理解那些盘根错节、联系于多种道理的知识。重要的区分可能不在于“纯逻辑”和“纯事实”,而在于一个道理是孤零零的,还是与其他道理广泛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