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特定经验事实的结晶,是构成我们理解枢纽的稳定图式,而语词则是概念得以明确表达和最终固化的形式。
名称没有意义,概念有意义。
一个概念是一些经验事实的结晶。哪些结晶了哪些没结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安排的,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概念)语词是概念的最终形式或最明确的形式。
展开阐述
要理解010-核心概念-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差异,首先需要梳理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两者并非一一对应,但又紧密相连。
概念的本质
- 意义与理解的枢纽: 与没有“意义”的专名(如“丘吉尔”)不同,概念(如“首相”)承载着意义,是我们理解事物的枢纽。它将一些相互关联的、有内在联系的事实“结晶”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稳定的理解图式。
- 事实的结晶: 概念源于008-核心概念-经验与实验事实,但并非所有事实都能结晶为概念。一个语词能否成为概念,取决于它所关联的事实能否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从而帮助我们进行理解。
- 界限模糊: 自然语言中的概念边界是模糊的、流动的。一个事实究竟是概念的“语义知识”还是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往往没有清晰的界线。
语词与概念的关系
语词是概念的载体和最明确的表达形式。在语词出现之前,相关的概念可能已经以默会的形式存在,但语词的诞生使得概念得以固化和明确化。语词是在语言共同体长期的共同经验中形成的,它引导着个人经验“上升为概念”。
然而,并非所有语词内容的区别都是概念内容的区别。例如,“勇敢”和“鲁莽”体现了对同类行为的不同理解,是概念区别;而“陶潜”和“陶渊明”虽然语词内容有别,但并非概念上的差异。将所有语词差别都混同为语义或概念差别,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