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部族政权
清代政治的本质是一种“部族政权”,这是理解其制度与法术的关键。它与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士人政权”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士人政权 vs. 部族政权
-
士人政权:中国自汉代以来的传统,政权主要掌握在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读书人(士)手中。理论上,政权向全社会开放,并非由某一特定集团垄断。政府的基础是全国民众,其施政具有公共性。
-
部族政权:特指异族建立的王朝,如元代和清代。其政权的核心由统治部族(蒙古、满洲)所掌握和拥护。这是一种建立在私心之上的政权,其首要任务是维护本族群的特殊利益和统治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传统,虽说是一种士人政权,也不能无变态。在中国整部历史中,除士人政权外,常有一种特殊的政权,我此刻则称之为部族政权。
不论蒙古也好,满洲也好。他们都想拿一个部族来控制政府,掌握政权。这种政权,当然是私心的,所以这一种政权下之一切措施,便不好算是政治制度,而只好算是一种法术,一种控制此政权之手段。
部族政权的私心本质
清代政权虽然在表面上沿袭了中国的传统制度(如科举),但其背后始终存在着维护满洲部族私利的动机。皇帝并非仅代表国家,他首先是满洲部族的首领,其权力依赖于整个部族的支持。
一个皇帝要独裁,他背后定要有一部分人强力支持他,他才能真独裁。……中国历史上只有元和清,皇帝后面有整批蒙古人和满洲人帮忙。
因此,清代的许多政治措施,看似是制度,实则是为了防范和压制汉人、巩固满洲人统治地位而设计的“法术”。例如,在政府各部门安插满人以牵制汉人,设立禁区以隔离汉人与蒙、藏等民族,以及在考试制度中对汉人进行限制和羁縻。这种以部族私利为核心的统治模式,决定了其政治必然走向专制与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