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众的反抗运动
清代基于部族政权私心设计的种种“法术”,虽在前期巩固了其统治,但终究无法长久。随着政治腐败加剧,以及对汉族知识分子的长期压迫,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下层民众的激烈反抗。
我常说,历史上没有历久不坏的制度。何况是法术,仅凭私心,临时造作,哪能长久?
反抗的背景
- 政治腐败:乾隆之后,满族官僚日益腐化放肆,政治黑暗,朝廷虽有讨好民众的意图,但实惠无法落实到百姓身上。
- 知识分子与民众的脱节:清廷长期压迫知识分子,使其丧失了反抗意识和领导能力。而下层民众在痛苦无法忍受时,只能自发地、无序地进行反抗。
政治腐败了,纵想讨好民众,民众也得不到实惠。到乾隆时,满族官僚日愈放肆,政治加速腐败,那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已消沉,但下层民众所受的痛苦却积渐忍不住了。
反抗的爆发
从嘉庆年间开始,民变四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川楚教匪”(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镇压。然而,这并未根除社会弊病,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
于是民变四起,屡仆屡兴。最有名的就是所谓川楚教匪,满洲朝廷费了很大气力才把它压平。但病根依然存在,一些也没有减。所以此后满清政府即使不遇到中西交通,没有西洋势力侵入,不久也仍得要垮台。
这些民众反抗运动,虽然大多因缺乏正确的政治理念和知识分子的领导而失败,但它们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根基,并最终促使权力重心从满洲贵族向汉族地主武装(如湘军、淮军)转移,为晚清的变法与革命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