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问题的核心在于,社会总产品如何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实现补偿,以保证整个社会的资本和收入能够持续不断地再生产。

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生产上消费掉的资本,就它的价值来说,怎样由年产品得到补偿?这种补偿的运动怎样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消费和工人对工资的消费交织在一起?

展开阐述

对社会再生产的分析,必须超越单个资本的视角,将社会总资本视为一个整体。其核心问题不再是单个资本家如何在市场上找到买家和卖家,而是社会总产品本身如何提供实现再生产所必需的全部要素。

问题的两个方面

  1. 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W)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为了实现再生产,年产品中必须有一部分价值用来补偿当年消耗掉的全部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问题在于,这个价值补偿是如何通过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实现的?

  2. 物质补偿:社会总产品不仅要在价值上实现补偿,更要在物质上(使用价值上)实现补偿。这意味着,年产品本身必须包含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生产资料来替换掉所有被消耗的机器、原料等,同时也要包含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消费资料来满足整个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消费需求。

分析的前提与方法

为了清晰地揭示再生产的内在规律,分析必须建立在以下前提之上:

  • 两大部类:将社会总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价值交换:假定所有商品都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排除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以揭示基础的经济规律。
  • 从简单再生产开始:首先分析简单再生产(即没有积累,剩余价值全部被消费),因为它构成了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问题的关键

社会再生产的根本困难和核心问题,在于搞清楚两大部类之间如何通过交换,来同时实现各自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特别是,第Ⅰ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如何满足第Ⅱ部类对不变资本的物质需求,而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又如何满足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收入(工资和剩余价值)的物质需求。这个交换关系,即 Ⅰ(v+m) = Ⅱc,构成了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平衡条件。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