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是庸俗经济学思想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在流通过程中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特别是通过与工人和有闲资本家进行不等价交换来实现。

有人问我,这些产业主怎么能赚取这样大的利润,他们能够从谁手里取得这样大的利润。我回答说:那是因为他们按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卖他们生产的一切产品。

展开阐述

德·特拉西试图解释资本家阶级如何致富,但他完全停留在流通领域的表面现象上,其理论充满了逻辑混乱和同义反复,是资产阶级呆痴的集中体现。

利润的三个来源(据特拉西)

特拉西认为,产业资本家通过向以下三类人出售商品来赚取利润:

  1. 向其他产业主出售: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彼此以过高的价格出售商品来共同致富。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抬价,其结果只是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流通等量的商品,并不能创造新的财富。

  2. 向雇佣工人出售:他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然后通过向工人出售商品,收回全部工资,这就是利润的来源。更进一步,他暗示资本家是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工人,即通过克扣工人的实际工资来获利。这种观点将利润的来源归结为对工人工资的直接克扣,混淆了剩余价值生产和流通中的欺诈。

  3. 向有闲资本家(地主、食利者)出售:他认为,产业资本家支付给有闲者地租和利息,然后通过向他们出售消费品,再把这笔钱赚回来。他同样暗示,产业资本家会通过高价出售来欺骗有闲者。这种解释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将利润的扣除(支付地租、利息)歪曲成了利润的来源。

理论的实质与谬误

  • 利润源于流通:特拉西的理论核心是,利润产生于流通领域的不等价交换,即“按高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卖”。这完全背离了古典经济学关于价值在生产中创造的科学内核。
  • 混淆货币回流与价值增殖:他将资本家支付出去的货币(无论是作为工资还是地租)通过商品出售再流回到自己手中这一现象,错误地理解为财富的增加。他没有看到,这种货币回流仅仅是价值形态的变换,如果资本家没有在商品中取回比他付出的更多的价值,他就不可能致富。
  • 颠倒的资本家-工人关系:他认为,是资本家“养活”工人,因为工人的消费是由资本家引起的。这彻底掩盖了工人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而资本家只是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事实。

德·特拉西的理论完美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日常观念,即利润来自于“会做生意”(买低卖高)。它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完全掩盖在流通领域的买卖行为之下,是庸俗经济学的典型范本。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