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比人物-亚当·斯密更深刻、更一贯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的伟大功绩之一,是把机器不仅看作生产商品的手段,而且看作生产“过剩人口”的手段。

展开阐述

马克思对李嘉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最高峰,但同时也指出了其理论的深刻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主要贡献与观点

  1. 坚持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坚定地认为,商品的概念-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配关系。
  2. 对剩余价值的理解:虽然他没有使用“剩余价值”这个术语,但他实际上已经认识到利润和地租是工人劳动创造的、超出其工资的价值部分。
  3. 科学的公正态度:马克思赞扬李嘉图具有科学的公正态度和热爱真理的精神,例如,李嘉图坦率地承认机器的使用对工人阶级可能造成的损害。

马克思的批判

  1. 混淆价值和生产价格:李嘉图无法解决在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矛盾,这成为其理论体系的致命弱点。
  2. 无法理解剩余价值的起源:他把概念-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产物,而没有揭示其产生的秘密,即对概念-劳动力的剥削。
  3. 缺乏历史观点: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规律(如工资规律、利润规律)看作是永恒的、自然的规律,而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历史暂时性。
  4. 忽视劳动的二重性:和斯密一样,他也没有区分概念-具体劳动概念-抽象人类劳动,因此无法科学地说明价值的本质。

李嘉图的理论体系由于其内在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和庸俗经济学的兴起。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