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而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像其他一切规律一样,这个规律的实现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有所变化,不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不属于这里的范围。
展开阐述
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之间的对抗性关系。它由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内在机制所决定:
-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概念-资本积累的进行,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即概念-不变资本相对于概念-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大。这意味着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递减。
-
贫困的积累: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加剧了工人之间的竞争,迫使在业工人的工资被压低,劳动条件恶化。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工人阶级方面,必然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这个规律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恶化。它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它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