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深刻地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向,将核心从构建宏大理论转向对语言的分析和澄清,通过考察语言的实际用法来消解哲学问题。
世界是由事实组成的,不是由物组成的。(第九章)
综观式的表现这个概念对我们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标示着我们的表现形式,标示着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第七章)
维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相似概念,提示说汇集在一个词之下的东西不一定有共同点或曰共相。(第八章)
展开阐述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通常被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说理》一书中,作者引用了其不同时期的核心概念来阐述事实、语言与哲学探究的本质。
早期思想:事实与世界的图像
在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的早期思想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语言和逻辑的图像理论。
- 原子事实:他断言“世界是由事实组成的,不是由物组成的”。为了追索语言意义的根基,他将世界分析至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原子事实”(atomic fact)。这些原子事实彼此独立,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全部实在。
- 语言的图像论:与原子事实相对应的是“原子命题”,它们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复杂的命题由原子命题构成,而整个语言则像一幅图像,描绘或“反映”由事实组成的世界。其意义的确定性最终依赖于这种对应关系。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034-关键人物-罗素以及逻辑实证主义。
后期思想: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
在后期思想中,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早期僵硬的图像论,转向考察语言在具体情境中的多样化用法。
- 家族相似:为了反对“过度概括”和寻找共相的哲学传统,他提出了“家族相似”(family resemblance)的概念。例如,“游戏”这个词所涵盖的各种活动(棋类游戏、体育游戏等)之间并没有一个贯穿所有实例的本质或共同点,它们只是像一个家族的成员那样,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 语言游戏:他将语言的使用方式比作“语言游戏”,强调意义在于使用之中(meaning is use),取决于其在特定“生活形式”中的规则和功能。这彻底颠覆了意义在于指称的传统观念。
哲学作为一种“治疗”
维特根斯坦认为,大多数哲学问题源于对我们语言逻辑的误解。
- 概念考察:哲学家的任务不是发现新的事实或建立理论,而是进行“概念考察”,通过“综观式的表现”(perspicuous representation)来“看到联系”,理清我们语言的语法,从而消解困惑。
- 对论证的态度:书中提到他与罗素的对话,维特根斯坦认为论证会“玷污思想的美丽”,这体现了他倾向于通过展示、举例和启发来揭示道理,而不是进行线性的逻辑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