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是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他通过引入函项-主目、概念-对象等区分,奠定了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的分析传统。

一个词的意义(Bedeutung)是它所指称的对象,而它的涵义(Sinn)则是呈现该对象的方式。

句子是其真值的名称。

永远不要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能在句子的语境中询问。

展开阐述

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被广泛认为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他的工作旨在为数学提供一个严密的逻辑基础,但其对语言的分析开创了语言哲学的新纪元。

核心理论

  1. 涵义(Sinn)与意义(Bedeutung)的区分:这是弗雷格对语言哲学最重要的贡献。他指出,一个专名(或表达式)除了有其指称的“意义”(对象、真值)外,还有其呈现该对象的“涵义”(思想、命题)。例如,“晨星”和“昏星”有相同的意义(都指金星),但有不同的涵义。
  2. 函项-主目(Function-Argument)分析:弗雷格将句子结构类比于数学中的函项与主目。他认为,一个句子可以被分析为一个不饱和的“概念词”(函项)和一个或多个饱和的“专名”(主目)的结合。例如,在“苏格拉底是智慧的”中,“()是智慧的”是一个概念函项,“苏格拉底”是其主目。
  3. 语境原则:他主张,一个词的意义不应孤立地看待,而必须在它所属的句子语境中来理解。这为后来的整体论思想埋下了伏笔。
  4. 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为了消除自然语言的歧义和不精确性,弗雷格发明了一套二维的符号逻辑系统——“概念文字”,这是现代谓词逻辑的雏形。

深远影响

弗雷格的逻辑和语言分析为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后继者铺平了道路,他的思想直接塑造了整个分析哲学,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的议程。他关于涵义与意义的区分至今仍是语言哲学讨论的核心议题。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