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油”是一种消极的权力技术,指政府或村干部在面对村民持续的“缠闹”而又不愿或无法再做出实质性让步时,所采取的一种拖延、消耗、使对方精疲力竭的冷处理策略。

村里也不想再给钱了,越给越出鬼…村里的想法和林书记不同,林书记要求村里主动介入,村里则要避免主动…反正你上访,我无非再去把你接回来。为这件事,我们也已经多次与上面沟通了,你就是跑到市里、省里,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

展开阐述

“耗油”是“039-权力技术-擂与媒”中“媒”的策略失效或成本过高后,干部们所采取的一种防御性手段。其核心在于利用政府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的优势,与作为个体的村民进行一场消耗战,最终迫使其“就范”(即放弃抗争)。

操作方式:

  1. 避免主动:干部不再主动上门做工作或进行协商,从积极的“媒”转为消极的“耗”。
  2. 冷处理:对抗争者的要求,采取“不理睬、不承诺、不解决”的态度。任由其上访、吵闹,干部们只进行程序性的应对(如按规定去上级部门接人),但不解决实质问题。
  3. 设置障碍:提出对方无法接受的条件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例如,在“026-地点-小岳村”的案例中,当村民要求按人头补足土地时,村里就反过来要求先丈量全组的“黑土地”,他们深知村民绝不会同意,从而将无法解决问题的责任转嫁给对方。
  4. 比拼耐心:本质上是一场心理战和资源战。干部们认为自己“有的是时间,耗得起”,而村民的抗争需要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往往无法长期为继,最终会因“耗”不起而泄气。

案例与后果 在“026-地点-小岳村”的征地纠纷后期,村干部在“041-权力技术-点发”策略失败后,便明确采取了“耗油”战术,决定不再让步,与上访村民比拼耐心。

“耗油”技术是“035-概念-弱政与刁民”困境中,官方不得已而为之的“弱政”体现。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事态,但代价是政府信誉的损耗和官民关系的进一步疏远,无法从根本上建立起基于信任和规则的治理秩序。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