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手”是书中小镇的本土概念,由村干部004-人物-老罗提出,用以形容那些介于官与民、黑与白之间,不事生产、依靠头脑和关系在乡土社会中生存的“江湖人物”。
老罗用“青皮手”三个字来给村干部的角色特点进行定位,说这“青皮手”既非红道,也非黑道,是近似于过去江湖上青洪帮一类的人物;他们无正当职业,无所事事,不愿以体力劳动谋生,却通过协助官府维持地方秩序来获得自己在地方上的生存空间;这类人好吃懒做,却又头脑灵活,嘴巴乖巧,颇多心计,一句话,“是官刁死民”(即比纯朴的农民油滑)。
展开阐述
“青皮手”是理解小镇社会生态,特别是基层行动者角色特质的一个关键概念。它不仅仅指代“道上的伢们”,更深刻地揭示了一种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生存策略和人格特征。
“青皮手”的特征:
- 边缘性身份:他们处于社会结构的边缘,既不完全属于体制内的“官”,也不属于从事生产的“民”,更不是有组织的“黑道”。他们是乡土社会中的“游民”和“混混”。
- 非生产性谋生:他们不从事体力劳动,而是依靠灵活的头脑、乖巧的嘴巴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来谋生。
- 依附性生存:他们的生存往往依附于正式的权力体系,通过为官府“摆平”一些难缠的事务,来换取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利益。
- “痞气”的行事风格:他们的行为方式带有一种“痞气”,善于在非正式的、充满潜规则的场域中与人打交道,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村干部的“青皮手”化 本书对该概念最深刻的洞察在于,004-人物-老罗认为“村干部”这个角色本身就正在“青皮手”化。在032-概念-压力型体制和“035-概念-弱政与刁民”的夹击下,村干部为了生存和完成任务,必须学会用“痞”来应对和消磨人生,掌握一套类似的非正式、江湖化的处事方式。这揭示了基层治理对从业者人格的深刻塑造,以及029-概念-乡域政治中规则模糊、人情与关系至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