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世界(sublunar world)与月上世界(superlunary world)是亚里士多德宇宙论中的核心二分法,它将宇宙划分为以月球轨道为界的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领域:月亮之上是永恒不变、完美有序的天界,月亮之下是充满变化、生成与朽坏的地界。
月球及月球以上的世界是天界或曰月上世界,月球以下的世界,称地界或月下世界。
地界的事物总是扰攘不宁…不断生成,又不断朽坏。
月上世界则是另一种景象。天界是由以太构成的…因纯净而永恒不变。
展开阐述
这一划分是古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石,意味着宇宙中存在两套完全不同的物理法则。
1. 月下世界 (地界)
- 构成: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
- 特性:这是一个变化、生灭和不完美的世界。四种元素不断混合、分离,导致万物有生有死、运动不息、扰攘不宁。
- 运动法则:运动是直线运动。重元素(土、水)天然向下(朝向宇宙中心)运动,轻元素(气、火)天然向上运动。运动总有始有终。
- 研究学科:自然学(物理学)。
2. 月上世界 (天界)
- 构成:由一种完美的第五元素——以太构成。
- 特性:这是一个永恒、完美、不变的世界。天体自身不生不灭,其几何关系永远不变。
- 运动法则:运动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是永恒的,无始无终。
- 研究学科:天学(天文学)。
历史意义
“天地二分”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近两千年。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和月亮上的环形山,直接挑战了“天界完美无瑕”的信条。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最终用一套统一的法则解释了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彻底推翻了这一宇宙观,实现了“天(天界)地(地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