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os (位置) 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一个具有内禀性质、与特定存在物相匹配的“天然场所”,与现代物理学中均质、无差别的几何空间概念根本不同。
在亚里士多德和希腊文里,没有我们今天的空间概念,与我们今天的空间相应的是topos,位置。
每一物也有它的自然位置,按照它自己的性质和一个特定的位置相配。
即使地球被移到月亮那里,地球上的可分部分还是会落回它们原先所在的位置上,即地球原来所在的地方。
展开阐述
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中,“位置”(Topos)并非牛顿式的抽象、均质的坐标系,而是一个充满质的规定的、具体的“场所”或“处所”。
核心内涵
- 内禀性质:每一个位置自身都具有独特的性质。例如,王位天然尊贵,适合王者占据;上与下不是相对的,而是相对于宇宙中心这一绝对参照点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说:“所有人都把最高处分配给神性。”
- 物与位的匹配:万物各有其“自然位置”(natural place)。物体的“自然运动”就是回归其自然位置的倾向,例如重物(土、水)的自然位置是宇宙中心,因此它们会向下运动;轻物(气、火)则天然向上运动。
- 对空间的取代:这一观念取代了现代的“空间”概念。位置是相对于物体存在的,是“某某的位置”,而不是一个可以容纳万物的、独立于物体的虚空容器。
理论作用与影响
- 解释自然运动:位置学说是亚里士多德解释物体为何运动的基础。物体运动不是在空间中改变坐标,而是寻求或回复其与生俱来的“家”。
- 论证地心说:该观念被用来论证地球的静止和中心地位。因为地球由重元素构成,其自然位置就在宇宙中心,一旦到达便静止不动。同时,它也被用来反驳地球自转,因为如果大地移动,那么处于其“位置”的云和鸟就应该会向后退行。
- 与近代科学的对立: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取消了位置的内禀性质,将其改造为均质、无限、纯粹几何化的坐标系,这是科学革命的核心转变之一。社会领域中“各安其位”的等级思想,可以看作是位置(Topos)观念的社会学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