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知识(Knowledge)是概念-认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哲学家们试图理解知识的本质、来源和界限,即“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
概念-认识论 (epistemology):对知识的研究
知识的传统定义
自人物-柏拉图以来,知识在哲学传统中通常被定义为“被证成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 JTB)。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必要条件:
- 信念(Belief):要构成知识,你必须首先相信某件事。如果你不相信它,你就谈不上“知道”它。
- 真(Truth):你所相信的这件事必须是真实的、符合事实的。你不能“知道”一件虚假的事情。
- 证成(Justification):你的这个真信念必须是有理由的、被充分证成的,而不是凭空猜测或偶然蒙对的。
盖梯尔问题对传统定义的挑战
长期以来,“被证成的真信念”被认为是知识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在1963年,哲学家埃德蒙·盖梯尔(Edmund Gettier)发表了一篇短文,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即“盖梯尔案例”),颠覆了这个传统定义。
盖梯尔案例旨在说明,一个人可以拥有一个被证成的真信念,但它仍然不能算是知识,因为其信念之所以为真,包含了运气的成分。
这个思想实验是盖梯尔案例的一个版本。它描述了一个人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的朋友在巴塞罗那(例如,收到了来自巴塞罗那的信件),而他的朋友碰巧真的在巴塞罗那,但他所依赖的那些理由(信件)实际上是具有误导性的(例如,信是朋友在去往别处前提前写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拥有一个被证成的真信念,但我们直觉上会认为他并不知道他的朋友在巴塞罗那。
盖梯尔问题引发了当代认识论的革命,哲学家们试图通过增加第四个条件(如“不可击败的证成”、“由可靠过程产生”、“不存在认知厄运”等)来修正JTB理论,以应对盖梯尔式的反例。理论-德性透视主义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尝试。
知识与确定性
问题-怀疑论的一个核心前提是,知识需要绝对的确定性。然而,我们关于世界的大多数信念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知识是否需要确定性”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拥有知识”,是认识论中持续争论不休的问题。
怀疑论问题 (problem of skepticism) 来自这两种信念:知识需要确定性,以及我们对于外部世界拥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