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透视主义

德性透视主义(Virtue Perspectivism)是一种当代概念-认识论理论,它将伦理学中的“德性”概念引入了知识论。与传统的认识论(如理论-基础主义和融贯论)主要关注信念的证成(justification)不同,德性认识论的焦点在于认知主体(knowing agent)及其所拥有的智力德性(intellectual virtues)。

核心论点

德性透视主义认为,一个信念之所以能构成概念-知识,关键在于这个信念是通过一个可靠的、有德性的认知官能或品格所获得的。

  • 智力德性:这些是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真理、避免错误的优良认知品质。例如:
    • 可靠的感知能力(如良好的视力、听力)
    • 可靠的记忆力
    • 良好的推理能力
    • 智识上的审慎、开放、好奇心、谦逊和勇敢等品格特质。

一个信念之所以是“被证成的”,是因为它源于一个有智识德性的人,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下,通过其智识德性的运作而形成的。

与传统认识论的区别

  • 焦点转移:从关注“信念”的抽象属性(如是否被其他信念支持),转移到关注“认知者”的可靠性和品格。

  • 对盖梯尔问题的回应:德性认识论被认为能很好地回应盖梯尔问题。在经典的盖梯尔案例中,主体虽然拥有一个被证成的真信念,但他获得这个真信念的过程包含了运气的成分。德性认识论者会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真信念并非其智识德性的产物,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概念-知识

    思想实验-戈德曼的假谷仓

    在这个思想实验中,一个人开车经过一个充满了假谷仓的地区,他碰巧看到了唯一一个真谷仓,并因此形成了“那是一个谷仓”的真信念。德性认识论者会说,尽管他的信念为真,但这并非知识,因为他形成这个信念的认知过程(在充满假谷仓的环境中匆匆一瞥)是不可靠的,不是其智识德性(如审慎)的体现。

德性透视主义为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将知识的获得与我们作为认知主体的可靠性和品格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