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是人发挥其“善端”、使生命朝向完满状态的能动过程,它体现为一种贯穿生命始终的、如“登高”般的努力,并在此过程中成就具有整体性的人格。
惟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努力才使得目的与过程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才使得目的赋予整个过程以及每一步以意义。向善赋予生活——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程——以意义。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登和崩,登才能是目的,指导并组织攀登的过程,崩无法成为目的,而是目的的瓦解。
惟当人求善,生活才是可理解的,有意义的。
展开阐述
“向善”是理解儒家伦理,尤其是孟子思想的关键。它不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构建有意义人生的根本途径。
向善的意义:赋予生活以目的和结构
向善是将零散的日常行为组织成一个连贯、有意义的整体的核心活动。它为生活确立了一个积极的目标——成为更好的人。与之相反,“为恶”或“从恶”是生活整体的涣散和崩解(“如崩”),它无法构成一个可持续的目标,只能导致意义的丧失。因此,只有在“向善”的努力中,生活才是可理解、有意义的。
努力与自然
“从善如登”的比喻表明,向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修为,以克服本能的惰性或外部的诱惑。然而,这种人为的努力(荀子称之为“伪”)并非要扭曲天性,而是为了成就一种更高的“自然”。如同技艺需要通过刻苦训练才能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德性也需要通过学习和修炼,才能从最初的刻意为之(“别扭”)达到最终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天成。
向善与虚伪的区别
向善的努力与虚伪有着本质区别:
- 向善: 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提升。行动者认识到自身之不足(如吝啬、嫉妒),并立意去克服它,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诚实的自我建设。
- 虚伪: 则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以迎合外部评价。伪饰者并不想改变自己,只是在保护自己的不良本性,其行为缺乏内在的诚意。
成就整体人格 (Integrity)
向善的过程,是将人身上各种芜杂的本能、感觉、欲望加以协调、组织,形成一个统一、融贯的人格(integrity)。它不是零散地遵守一条条道德规则,而是在伦理层面过上一种整体的生活。惟有在持续“向善”的努力中,人才能成就其“本性”,成为一个有品格、有担当的“整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