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是指中国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由亲及疏,形成远近有别的社会关系网络。
我们的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被称为差序格局。
展开阐述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独创性的概括,用以区别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
核心特征
- 自我中心主义:在差序格局中,每个人的社会网络都以他自己为中心。这个网络没有清晰的边界,可以无限地向外延伸,但影响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 亲疏有别:与西方社会中个体对团体具有同等权利义务的“团体格局”不同,差序格局中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因人而异。对待家人、亲戚、朋友和陌生人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种有差等的“序”。
- 公私不分:在这种格局下,很难形成西方意义上清晰的“公”与“私”的界限。“公”的概念往往被认为是“所有人的私”的延伸,缺乏一个超越于私人关系之上的、独立的公共领域。
现实影响
差序格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导致了“私人道德”的盛行,即道德观念高度依附于具体的人际关系,而非普适的原则。这种格局是理解中国社会中“关系”文化、人情社会以及家族主义等现象的钥匙。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差序格局的传统与现代法治社会所需的团体格局之间的张力,是一个持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