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十八路诸侯讨董
十八路诸侯讨董,又称“关东联军讨董”,是东汉末年,由人物-曹操发起,以人物-袁绍为盟主,集结关东各州郡的军阀力量,共同讨伐权臣人物-董卓的重大军事行动。
事件背景
在人物-董卓实行事件-董卓废帝、专断朝政之后,其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全国性的愤慨。逃离京师的人物-曹操散发矫诏,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扶持汉室,剿灭国贼。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狠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事件经过
檄文发出后,各镇诸侯纷纷响应,共计十七路人马(加上曹操为十八路)会盟于酸枣,公推四世三公的人物-袁绍为盟主。联军兵分几路,向董卓所在的地点-洛阳进发。
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在战争初期,人物-孙坚作为先锋,作战勇猛,屡败董卓军。而人物-关羽温酒斩华雄,更是极大地振奋了联军的士气。在虎牢关前,还上演了事件-三英战吕布的经典对决。
事件影响
尽管联军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各路诸侯心怀鬼胎,各为其利,联盟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导致联军解散,讨董行动以失败告终。董卓也因此退守地点-长安,并实行了事件-火烧洛阳的暴行。
此次事件虽然未能成功铲除董卓,但它标志着势力-东汉朝廷的中央权威彻底瓦解,开启了群雄割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