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火烧洛阳
火烧洛阳是人物-董卓在面对关东联军的压力时,为避其锋芒,强行将都城从地点-洛阳迁往地点-长安,并在此过程中纵火焚烧洛阳城的暴行。
事件背景
在虎牢关之战后,董卓虽然击退了联军的进攻,但深感关东诸侯势力强大,难以一举消灭。其谋士李儒根据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建议董卓迁都长安,以利用关中的险要地势进行防守。
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
事件经过
董卓不顾朝臣的反对,决定迁都。在迁都之前,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和屠杀,将洛阳城中的富户指为“反臣逆党”,尽数斩杀并没收其财产。随后,他驱赶数百万洛阳百姓随驾西行,沿途死者不计其数。
临行前,董卓下令在洛阳城中四处放火,将宗庙、宫府和民居尽数焚毁,繁华的东汉都城洛阳因此化为一片焦土。他还纵容人物-吕布发掘历代皇陵,掠取宝物。
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
事件影响
火烧洛阳是董卓残暴统治的又一铁证,这一行为彻底摧毁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使得汉室的威严扫地,也让天下人进一步看清了董卓的残忍本性。此后,地点-长安成为了汉献帝的行在,但朝政依然被董卓及其余党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