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是《孙子兵法》中最为人熟知的核心思想之一,指全面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是百战不殆的根本前提,是028-核心概念-庙算和062-攻击与间谍-先知等思想的理论基石。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内涵阐述
“知彼知己”最早在011-篇章-谋攻篇中被系统提出,它将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高度。孙子清晰地指出了三种认知层次及其对应的战争结局:
- 知彼知己:既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可以保证“百战不殆”(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 不知彼而知己: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这种情况下,胜负的概率各半,“一胜一负”。
- 不知彼不知己: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这是最糟糕的状态,必然“每战必败”。
思想的延伸
在018-篇章-地形篇中,孙子将这一思想进行了扩展,提出了“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的观点。这表明,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如果还能充分掌握天时和地利的因素,那么胜利就将是无穷无尽、没有止境的。
“知彼知己”是孙子理性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要求将帅必须以客观、全面的情报为基础来制定战略,而不是依赖主观臆断或侥幸心理。028-核心概念-庙算就是“知彼知己”的分析过程,而021-篇章-用间篇则是“知彼”最重要的实践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