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以“谋”为核心,系统阐述了037-军事思想-全胜思想,提出了038-军事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最高境界,以及047-战略战术-上兵伐谋040-军事思想-知彼知己等著名论断。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核心内容

  1. 037-军事思想-全胜思想:本篇开宗明义,提出了“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全胜”理念,即以保全敌国、敌军为上策,以打破敌国、敌军为次策。这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理想追求。

  2. 038-军事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基于“全胜”思想,孙子得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结论,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运用谋略而非暴力迫使敌人降服。

  3. 047-战略战术-上兵伐谋: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战略层次:最高明的是以谋略挫败敌人(伐谋),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敌人(伐交),再次是直接与敌军交战(伐兵),最下策才是攻打城池(攻城)。

  4. 兵力运用原则:本篇根据敌我兵力对比,提出了具体的战术原则,如“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5. 将与君的关系:强调了将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将者,国之辅也”),并指出了君主干预军事指挥可能导致的三种危害(縻军、惑军、疑军),引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的观点。

  6. 040-军事思想-知彼知己:篇末提出了贯穿古今的军事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深刻揭示了情报信息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