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篇,从战场对敌作战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地形对作战的辅助作用,提出了056-地形与地理-六种地形035-核心概念-六败的概念,并强调了将领“知天知地”和“知彼知己”的重要性。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核心内容

  1. 地形为兵之助:本篇明确指出地形是指导作战的辅助因素。高明的将领必须懂得分析判断敌情,计算地形的险易远近,这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方法。

  2. 056-地形与地理-六种地形:孙子将战场地形分为六种,并为每一种地形规定了相应的作战原则:

    • 通形:我往彼来,四通八达之地。
    • 挂形:可以往,难以返,易入难出之地。
    • 支形:我出不利,彼出亦不利,敌我相持之地。
    • 隘形:两山之间的狭谷隘口。
    • 险形:山峻谷深的险要之地。
    • 远形:与敌相距遥远之地。
  3. 035-核心概念-六败:孙子指出了六种可导致军队失败的情况,并强调这些失败“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即根源在于将领的过错。这六种情况是:走、弛、陷、崩、乱、北。

  4. 良将标准:本篇对理想将领的品格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这样的将领是“国之宝也”。同时,将领对待士卒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但又不能骄纵,否则“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5. 知天知地:篇末,孙子将040-军事思想-知彼知己的原则扩展为“四知”,指出“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将胜利的条件与天时、地利、人和紧密结合,构成了更完整的致胜理论。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