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非益多也”是《孙子兵法》在017-篇章-行军篇中提出的精兵思想,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兵力的绝对数量,而在于能否有效集中和运用兵力。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内涵阐述

孙子明确指出,兵力并非越多越好。单纯追求数量优势,并以此为基础轻率冒进(“武进”),是不可取的。战争的胜利,不依赖于绝对的兵力数量,而在于将帅能否做到以下几点:

  1. 并力:能够有效地集中自己的兵力,在关键的决战方向和时间点上形成相对优势。这与014-篇章-虚实篇中的052-战略战术-我专而敌分思想一脉相承。
  2. 料敌: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敌情,做到040-军事思想-知彼知己
  3. 取人: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能够最终击败并擒获敌人。

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精兵理论,强调了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战争的胜负更多地取决于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和指挥员的智慧,而非单纯的数量对比。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