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算是《孙子兵法》在009-篇章-计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指在战争爆发前,君臣在庙堂之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进行周密分析、比较和谋划的战略决策过程。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曹操注

内涵阐述

“庙算”是中国兵学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学概念之一,它将战争决策从冲动和侥幸的层面,提升到了理性分析和科学预测的高度。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并非完全不可知,而是可以通过战前的周密计算来预见的。

这个计算的过程,就是以027-核心概念-五事七计为基本框架,系统地评估敌我双方在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法制、兵力、训练、赏罚等方面的优劣。计算后,如果我方掌握的有利条件多(“得算多”),就预示着胜利;反之(“得算少”),则预示着失败。

地位与作用

庙算是孙子036-军事思想-慎战思想的直接体现。它要求决策者在发动战争这一“国之大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理性的分析,而不是凭一时的冲动或愤怒。只有在“多算胜”的前提下,才可以兴兵作战。

这一思想强调了战前规划的决定性作用,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理念的根本基础,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乃至更广泛的决策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