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在20世纪80年代由甘阳、陈嘉映等人主导编辑,旨在系统性引介西方重要学术著作,以重塑中国学界对西学理解的标志性丛书。
我出国之后,他们在甘阳的主导下办起了“文化:中国与世界”这么一套丛书,还办了个相关杂志。
我们也是“文化: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编委之一,反正,大家看到,中国引进西学,整个架构是扭曲的。
我们的编委会对这本书可说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文化:中国与世界”的第二阶段开个好局。
展开阐述
“文化:中国与世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热”时期涌现的一套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丛书。它由甘阳、陈嘉映、赵越胜、苏国勋等人共同策划和编辑,旨在纠正当时中国学界对西方学术理解的偏差和扭曲。
目标与抱负
该丛书的编委们认为,当时国内对西学的引介存在严重问题,其知识图景是颠倒和片面的(例如,从马克思倒推至黑格尔,并高估了费尔巴哈等次要角色)。他们希望通过系统地翻译和引介那些被忽视了的西方思想经典,向中国读者呈现一幅更真实、更完整的西学面貌,从而改变整个中国学界的思想结构。
核心工作
- 引介经典:丛书的核心工作是翻译出版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就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本。这本书的成功出版,极大地推动了海德格尔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成为80年代文化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 组织学人:该丛书不仅是知识的引介平台,也是一个组织和凝聚青年学者的平台。编委会希望通过这个项目,集结一代有抱负的青年学者,让他们崭露头角,共同推动中国学术的转型与发展。
历史意义
“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成长,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资源。它所引介的著作,至今仍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力,是理解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