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本身所生产的、超过资本平均增殖需要的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的体现。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展开阐述
相对过剩人口与马尔萨斯的人口绝对过剩理论不同,它不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造成的,而是由概念-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造成的。随着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从而不断地生产出“过剩”的工人。
相对过剩人口是概念-产业后备军的同义词,它为资本提供了随时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的条件。它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
流动的过剩人口:主要存在于现代工业中心,工人就业和失业的变动十分频繁,时而被工厂吸引,时而被排斥。
-
潜在的过剩人口:主要指农村中随着农业革命而被排挤出来,随时准备流入城市工业部门的人口。这个源泉是长流不息的。
-
停滞的过剩人口:指就业极不规则的劳动阶层,如家庭工人。他们的劳动时间最长,工资最低,生活状况处于工人阶级的平均正常水平以下。
在这三类之下,还存在着需要救济的赤贫阶层,即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他们是现役劳动军的“残疾院”和产业后备军的“死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