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西方哲学传统的奠基人。他首次系统地探讨了知识与看法的区别,强调真正的知识(episteme)是带有“逻各斯”(logos,即理由或论证)的真看法,并主张存在着一个超越感官世界的、由普遍理型构成的真实世界。

μετὰ λόγου ἀληθῆ δόξαν ἐπιστήμην εἶναι (带有λόγος的真δόξα是知识)。(第七章)

从个别的美开始, 好像升梯一级一级逐步上升, 直到最普遍的美。(第八章)

展开阐述

在《说理》一书中,柏拉图被视为西方哲学-科学传统的源头,他奠定了“说理-论证”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开启了对普遍性的探究。

知识(Episteme)与看法(Doxa)的区分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对知识(episteme)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西方认识论的开端。他明确区分了两种认知状态:

  • 看法(Doxa):指普通人的意见、信念,其中可能包含“真的看法”,即碰巧猜对,但持有者并不知道其所以然。
  • 知识(Episteme):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真的看法,它必须是“带有逻各斯的真看法”(μετὰ λόγου ἀληθῆ δόξαν)。

“逻各斯”的角色:论证与真知

“逻各斯”(logos)是柏拉图知识定义中的关键。它意味着理由、说明、论证。一个看法,只有经过了道理的展示和辩护,才能从“真看法”提升为“真知”(episteme)。这一定义确立了“说理-论证”的核心价值,即理性认知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开创了整个西方哲学与科学都依赖于论证和辩护的传统。

通向普遍之路

柏拉图认为,感官世界是变动不居的,真正的实在在于永恒不变的普遍理型(或“相”,Forms)。《说理》引用了他在《会饮篇》中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

  • 上升的阶梯:真正的哲人能够“从个别的美开始”,例如一个美丽的身体,然后一步步认识到所有美的共通之处,最终“好像升梯一级一级逐步上升”,认识到“最普遍的美”本身,即美的理型。这代表了一种从特殊性、感性上升到普遍性、理性的哲学路径。

对诡辩术的批判

柏拉图将真正的哲学家与“诡辩家”(Sophist)对立起来。诡辩家只掌握说服他人的技巧,为辩论而辩论,“谁给钱就为谁辩护”,他们关心的是输赢而非真理。而哲学家则是有自己坚定主张的,他们运用“逻各斯”是为了探究和抵达真理。这体现了柏拉图思想中说理的伦理维度。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