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函式是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未定变元的表达式,当为其变元赋以确定值后,该表达式便成为一个具有确定真值的命题。

“‘x 是人’是一个命题函式;只要给 x 指定一个值,它就成为一个命题。

一个命题函式本身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它只是一个概型。

所有逻辑的基本思想,实际上都是从命题函式这个概念中派生出来的。

展开阐述

“命题函式”(Propositional Function)是伯特兰·罗素在其逻辑原子主义哲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构成了其分析语言和世界结构的基础工具。这个概念源于数学中的“函式”或“函数”,并被罗素应用于逻辑和语言分析。

核心内涵

  1. 不确定性:命题函式不是一个完整的命题,因为它包含至少一个未被赋值的“变元”(variable)。例如,“x 是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命题函式。它本身没有真假可言,因为它没有对任何具体事物做出断言。
  2. 由函式到命题:当命题函式中的变元“x”被一个具体的“值”(value)或“主项”(argument)所替换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有真值的“命题”。例如,将“x”替换为“北京”,我们就得到命题“北京是一座城市”,这个命题是真的。
  3. 函式与原子事实:在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中,最简单的命题函式对应着“原子事实”(atomic facts)的结构。例如,原子事实“苏格拉底是智慧的”,其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命题函式 W(x)(x是智慧的),其中“苏格拉底”是使这个函式为真的一个值。

作用与影响

  • 量化理论的基础:命题函式是理解量化理论(theory of quantification)的关键。一个全称命题,如“所有人都会死”,在逻辑上被分析为“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人,那么x会死”。这可以看作是对命题函式 M(x)(x会死)进行断言,即“对于所有满足 H(x)(x是人)的值,M(x) 为真”。同样,特称命题“有些哲学家是希腊人”被分析为“至少存在一个x,使得x是哲学家且x是希腊人”。
  • 描述理论的核心:罗素著名的“摹状词理论”(Theory of Descriptions)也建立在命题函式之上。他将含有摹状词的句子(如“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分析为关于命题函式的复杂存在断言,从而消解了这类句子带来的逻辑难题。
  • 连接逻辑与世界:通过命题函式,罗素试图建立一种逻辑上完美的语言,其句法结构能够精确地镜像(mirror)世界的逻辑结构。他认为,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原子事实)与最简单的命题函式在结构上是同构的。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