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劳森是英国日常语言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以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判和对“描述性形而上学”的开创性研究而著称。

指称不是表达式本身做的事情,而是某人用一个表达式去做的事情。

“当今法国国王是明智的”这个问题的真假根本无从谈起,因为根本没有当今法国国王这个人。

描述性形而上学满足于描述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实际结构,而修正的形而上学则关注于产生一个更好的结构。

展开阐述

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Peter Frederick Strawson)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英国哲学家之一。他既是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中坚力量,也通过其著作《个体:一篇描述性形而上学论》复兴了分析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研究。

核心理论

  1. 批判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在发表于1950年的著名论文《论指称》(On Referring)中,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发起了有力挑战。他认为罗素混淆了“句子”(sentence)和“句子的使用”(use of a sentence)。
    • 一个句子(如“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本身无所谓真假,只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即断定)才产生真假问题。
    • 罗素认为该句为假,而斯特劳森认为,由于“当今法国国王”这个短语未能成功指称任何对象,因此使用该句所做的断定既不真也不假,而是发生了“指称失败”(failure of reference),其真假问题“无从谈起”。
    • 他强调,意义是句子或表达式的属性,而指称和真假是言语行为的属性。
  2. 描述性形而上学(Descriptive Metaphysics):在《个体》一书中,斯特劳森区分了两种形而上学。修正的形而上学(Revisionary metaphysics)试图提供一个更好的概念框架来取代我们日常的思维结构(如莱布尼茨、伯克利)。而描述的形而上学(Descriptive metaphysics)则旨在揭示和描述我们思想和言谈中最核心、最普遍、最恒久的概念结构。
    • 斯特劳森的计划是描述性的。他论证,“物质对象”和“人格”(persons)是我们概念图式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特殊项”(basic particulars),因为我们对其他所有特殊事物的识别和再识别,最终都依赖于它们在统一时空框架中的定位。
  3. 真理的述行理论(Performative Theory of Truth):受到奥斯汀的影响,斯特劳森早期也主张过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认为说“P是真的”并不比说“P”本身增添任何信息,它的作用只是在言语中实施一种“同意”、“接受”或“确证”的行为。

深远影响

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批判重塑了关于指称、预设和语言使用的哲学讨论。他的《个体》一书标志着形而上学研究在分析哲学中的复兴,表明了通过细致的语言分析来探讨宏大哲学问题的可能性,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