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尔是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学派的领军人物,他通过对“范畴错误”的分析,旨在清除由误用语言而产生的哲学难题,尤其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神话”。
我希望证明,‘心’和‘物’的官方理论是错误的,它来自一个巨大的范畴错误。
一个人的心不是另一架隐藏的机器;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机器。
哲学家的任务不是发现新的真理,而是澄清我们已经知道的真理。
展开阐述
吉尔伯特·莱尔(Gilbert Ryle)是二战后英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心的概念》(The Concept of Mind)是日常语言哲学学派的代表作,对心灵哲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核心理论
- 范畴错误(Category-Mistake):这是莱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当人们将一个属于某个逻辑范畴的概念,错误地归入另一个范畴时,就会产生范畴错误。他最著名的例子是:一个参观牛津大学的人,在看遍了学院、图书馆、运动场后,仍然问道:“可是牛津大学在哪里?”这个人就犯了范畴错误,他将“大学”这个组织单位,错误地当作了一个与建筑同范畴的具体实体。
- 批判“机器中的幽灵”:莱尔认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即认为人是由一个物质的身体(机器)和一个非物质的心灵(幽灵)构成的——就是一个巨大的范畴错误。他称之为“官方理论”或“机器中的幽灵”(the ghost in the machine)的神话。这个错误将“心灵”实体化,使其成为一个神秘的、私密的内在舞台。
- 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灵观:为了消解这个神话,莱尔主张,我们谈论的心灵状态(如“知道”、“相信”、“意图”)不应被理解为内在的、神秘的精神事件,而应被分析为可观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dispositions)。例如,“知道如何骑自行车”不是指内心有一个关于骑车的知识,而是指拥有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骑车行为的能力。
-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Knowing-how and Knowing-that):他明确区分了两种知识。传统的哲学过分强调“知其然”(knowing-that),即关于事实的命题知识。而莱尔强调了“知其所以然”(knowing-how)的重要性,即掌握技能和能力的实践知识,并认为后者不能被还原为前者。
深远影响
莱尔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心灵哲学的发展,催生了行为主义、功能主义等多种理论。他将哲学的任务从构建理论转向对语言用法的澄清,体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与奥斯汀、斯特劳森等人共同确立了日常语言哲学学派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