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LDK曾是全球光伏行业的巨头,其在江西新余市政府的全力扶持下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然而,其后的过度扩张和债务崩盘,以及由政府主导的、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破产重整,使其成为地方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大而不能倒”以及产业政策失败风险的典型案例。
2011年,赛维已经成了新余财政的第一贡献大户,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纳税14亿元,相当于当年新余财政总收入的12%。
自2012年起,赛维的债务就开始违约。地方政府屡次注入资金,并动员包括国开行在内的数家银行以各种方式救助,结果却越陷越深。2016年,赛维总资产为137亿元,但负债高达516亿元,严重资不抵债。其破产重整方案由地方政府直接主导,损害了债权人利益。
展开阐述
崛起与深度捆绑
2005年,在026-核心实体-尚德电力上市的财富效应激励下,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大力扶持彭小峰创办赛维LDK太阳能公司。赛维发展极其迅猛,仅两年后的2007年就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江西首富企业。到2011年,赛维已成为新余市的经济命脉,贡献了全市12%的财政总收入和2万个就业岗位,与地方政府形成了“大而不能倒”的深度捆绑关系。
扩张、危机与救助
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和信用背书下,赛维获得了远超其资产规模的银行授信,进行了大规模的负债扩张。当2011年022-关键事件-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和欧洲补贴退坡导致外部市场崩溃时,赛维的资金链迅速断裂,自2012年起开始出现债务违约。
由于赛维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新余市政府不愿其破产,在债务违约后屡次组织银行(包括025-核心实体-国家开发银行)进行救助,并直接注入资金,试图挽救企业,但最终窟窿越来越大,越陷越深。
破产重整与争议
到2016年,赛维已严重资不抵债(资产137亿,负债516亿),最终不得不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赛维的破产重整案引发了巨大争议,其核心在于:
- 政府主导替代市场规则:整个重整过程由地方政府主导,而非市场化的法院和债权人主导。
- 损害债权人利益:政府主导的重整方案严重倾向于保护地方利益和企业存续,但极大地损害了银行等外部债权人的利益,其债权清偿率极低。
- 行政干预司法:当债权人因无法接受过低的受偿率而投票反对重整方案时,地方法院动用了强制裁决权通过了该方案,此举引发了法律界和金融界对政府过度干预司法、破坏市场规则的广泛批评。
案例启示
赛维案是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产业政策失败后难以退出的典型。它暴露了当企业(特别是被政府扶持的“明星企业”)“大而不能倒”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去保护本地就业和财政,不惜扭曲市场规则、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从而阻碍市场出清和优胜劣汰。该案例凸显了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对于防范和化解产业政策风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