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料理论(Sense-Datum Theory)是一种关于感知的哲学理论,它主张我们直接感知的并非外部世界的物理对象本身,而是一些被称为“感觉与料”的私密的、内心的感觉实体。

当我看着一个红色的番茄时,我所直接意识到的是一片“红色的圆形感觉区域”,而不是那个存在于公共物理空间中的番茄。这片“红色的圆形感觉区域”就是一个感觉与料。

感觉与料被认为是“给予”我们的东西,它们是感知经验的“原材料”,其性质(比如它看上去是红色)是确定无疑、不可纠正的。

感觉与料理论试图为我们的知识寻找一个确定的基础。既然我对我的“感觉与料”是红色的这一点不会搞错,那么或许所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都可以从这些确定的内在经验中推导出来。

展开阐述

感觉与料理论是“感知之幕”(Veil of Perception)观念的一种精致化表达,它试图精确地定义我们直接意识到的对象是什么。该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的分析哲学中非常流行,代表人物包括罗素、摩尔、普莱斯等。

核心论点与动机

  1. 来自幻觉的论证 (Argument from Illusion)
    • 论证:当一个人产生幻觉(例如看到一个粉色的大象)时,他确实“看到”了某种东西。既然没有真实的粉色大象存在,那么他看到的只能是一个心灵实体,即一个“粉色大象的感觉与料”。而既然幻觉和真实感知的经验在主观上可能无法区分,那么在真实感知中,我们直接意识到的也应该是同一种东西——感觉与料。
  2. 来自错觉的论证 (Argument from Perceptual Variation)
    • 论证:一根直的木棍,部分浸入水中时,看起来是“弯的”。一个圆形的盘子,从侧面看是“椭圆的”。既然木棍本身不是弯的,盘子本身不是椭圆的,那么我们直接看到的那个“弯的”或“椭圆的”东西,就只能是感觉与料。
  3. 寻找知识的确定基础
    • 动机:物理对象可能不存在(外部世界怀疑论),我们对它们的性质也可能搞错。但对于“我此刻正经验着一个红色的感觉与料”这一事实,我是不可能怀疑的。感觉与料因此被视为知识论的可靠基石。

对感觉与料理论的批评

感觉与料理论在20世纪后期遭到了强烈的批评,主要来自日常语言哲学和后续的知觉哲学。

  • “感觉之幕”问题:如果该理论为真,我们将被永远囚禁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无法得知任何关于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它非但没有解决外部世界问题,反而加剧了它。
  • 语言上的误导:哲学家奥斯汀(J.L. Austin)在他的《感觉与可感物》(Sense and Sensibilia)中雄辩地指出,感觉与料理论滥用了“直接感知”、“看起来”等日常词汇,创造了一个不必要的、充满困惑的形而上学实体。我们日常说的“我看到一个番茄”就是直接感知,并不需要一个中介。
  • 知觉的意向性 (Intentionality):当代主流观点认为,知觉经验的本质是指向(be about)外部世界的。当我看到一个番茄时,我的经验内容就是那个公共的、物理的番茄,而不是一个私密的、内心的图像。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