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是乡镇干部口中的高频词,指由上级部署的、必须在特定阶段内不计代价完成的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是“压力型体制”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住进政府,就常常听见干部们把“中心工作”这几个字挂在嘴边。渐渐地,我把中心工作的含义搞清楚了,乡镇的中心工作其实就是围绕上级部署的各种任务而展开的阶段性工作。对于这些工作,乡镇必须不计成本和代价地去完成,而但凡中心工作又都必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检查…
展开阐述
在小镇的乡域政治实践中,“中心工作”主导了乡镇政府的日常运作。它并非乡镇自主选择的发展项目,而是由上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其战略重点和考核需求而下达的政治任务。
“中心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
任务的强制性:中心工作是硬性指令,乡镇政府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无条件执行。正如林书记所言,在迎检工作中要“禁止争论,无条件执行”。
-
运动式的工作模式:中心工作的推进过程充满了“运动式治理”的色彩。通过反复开会动员、制造临战气氛、刷写标语、全员参与等方式,将一项行政任务转化为一场政治运动。这在“050-事件-迎检”和推动“藠头种植”等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与考核检查的捆绑:任何一项中心工作都必然伴随着上级的考核与检查。可以说,中心工作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应对最终检查而进行准备的过程。工作的目标并非实效,而是检查中的“高分过关”。
-
资源的绝对优先:一旦某项工作被确立为“中心工作”,乡镇的人、财、物等所有资源都会向其倾斜,其他日常性工作则相应地被边缘化。例如,在迎检期间,所有干部都必须下村“做作业”,政府日常事务几近停摆。
在小镇,诸如农业税征收、招商引资、计划生育以及应对各类检查等,都是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它们共同构成了032-概念-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运转的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