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战思想是贯穿《孙子兵法》全书的核心指导原则之一,强调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对待,不可轻启战端。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内涵阐述
孙子的慎战思想,并非单纯的反战或非战,而是一种基于对战争残酷性、破坏性及其巨大代价深刻认识的现实主义态度。他清醒地意识到战争对生命、经济的巨大消耗,以及可能导致的亡国风险。
主要体现
- 战争是“国之大事”:在009-篇章-计篇开篇,孙子就将战争定位为决定国家存亡、民众生死的头等大事,奠定了全书的慎战基调。
- 028-核心概念-庙算先行:慎战思想直接导向了“先计后战”的理性决策模式。孙子主张通过周密的庙算,在“多算胜”的情况下方可开战,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冒险。
- 043-军事思想-非利不动:在020-篇章-火攻篇中,孙子明确提出了用兵的三个前提:对国家有利、有必胜把握、或国家处于危急关头。否则,绝不轻易动用武力。
- 戒除情绪:孙子严厉告诫,君主和将领绝不能因一时的愤怒(044-军事思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而发动战争,因为愤怒可以平息,而亡国不能复存,死者不能复生。
慎战思想的最终目的是“安国全军”,保全国家和军队的有生力量,这与037-军事思想-全胜思想的追求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