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核心,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标志着动力学的诞生,并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伽利略把数学在天上的有效性扩展到地上来,初步表述了惯性、加速度、自由落体的数学描述方式…

在这个新时空观框架里,牛顿总结了关于运动的三大定理,即通常所称的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反作用定律。

展开阐述

加速度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出现标志着对运动的理解从定性描述转向了定量分析。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

  1. 亚里士多德的缺失: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主要关注的是物体为何运动以及运动的“自然”状态(静止或匀速圆周运动),并没有对速度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缺乏明确的“加速度”概念。
  2. 伽利略的突破:伽利略通过著名的斜面实验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发现物体下落时并非保持匀速,而是速度在均匀增加。他首次对这种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了数学描述,奠定了加速度概念的基础。

牛顿的综合

  1. 加速度的定义:牛顿在他的第二运动定律中,将加速度(a)明确定义为力的作用效果。力(F)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其获得的加速度的乘积(F=ma)。
  2. 动力学的核心:加速度成为了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力不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产生加速度(即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构成了整个经典动力学的核心。
  3. 普适性:无论是地面上苹果的下落,还是天空中行星的绕行,它们的运动状态变化都可以用加速度来描述,并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找到其原因,从而将天地运动统一在同一套物理学框架之下。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