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基(Arche)是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所探寻的构成世界的本原或最终元素,它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来源与原则。
希腊时期出现了一些智者。他们或者说世界是由水组成的,或者说是由火组成的,由其他的元素组成的。这些理论在我们今天看来或许是挺幼稚的。但是他们谈问题的角度却一点也不幼稚。他们在寻求始基,寻求构成世界的最终元素,而今天的物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在继续这种寻求。
展开阐述
对“始基”的探寻标志着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开端,是人类理性从神话思维向哲学-科学思维转变的关键一步。它体现了一种刨根问底、寻求统一解释的理论冲动。
始基的特征
- 物质性:早期的始基通常被设想为一种具体的物质实体,如水、气、火等。哲学家们试图用一种统一的物质来解释万物的多样性。
- 本原性:始基是万物最终的、唯一的来源。世界万物都是由始基通过某种方式(如凝聚、稀散)生成的,并最终复归于始基。
- 内在动力:始基自身包含着运动和变化的原则,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永恒活动的。这解释了世界为何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
主要的始基学说
- 泰勒斯(Thales):被誉为“西方哲学第一人”,他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他可能观察到万物的生长和生命都离不开水,因此认为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物质。
-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他认为始基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元素,而是一种不确定、无限、永恒的物质,称之为“阿派朗”(Apeiron)。这种更抽象的思考是哲学上的一大进步。
-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他提出“气是始基”。他认为气通过凝聚和稀散的过程,可以生成火、风、云、水、土、石等万物,为元素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机制模型。
-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他主张“火是始基”,并提出了“万物流变”的思想。火最能体现世界永恒变化、生生不息的特性。
-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他综合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世界由“四根”——水、火、土、气构成,并由“爱”与“恨”这两种力驱动它们的结合与分离。
意义与影响
- 理性探索的开端:寻求始基的努力,是用一个统一的、自然的原则来解释世界,取代了以往用神祇的意志来解释自然的神话思维。
- 自然哲学的基石:它开启了对“自然本身”(Physis)进行研究的传统,为后来的原子论乃至现代物理学对基本粒子的探索奠定了思想基础。
- 与中国五行学说的区别:虽然古希腊的基质理论与中国的018-核心概念-五行学说看似相似,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始基学说是纯粹的自然哲学探索,旨在解释物质世界的构成;而五行学说更多地是服务于社会和政治目的的宇宙图式,主要用于解释朝代更迭、人世变迁等,缺乏对物质自然本身的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