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本杰明的可疑的治疗
“本杰明的可疑的治疗”是由哲学家马丁·本杰明(Martin Benjamin)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旨在挑战将问题-人格同一性简单地等同于身体或物质连续性的观点,即对理论-动物主义提出质疑。
思想实验的内容
本杰明邀请我们想象一个关于失忆症的案例:
设想一个人,他因为一场事故而患上了完全的、不可逆的失忆症。他忘记了关于他自己过去的一切:他的名字、家人、朋友、经历、技能,所有构成他“自我”的心理内容都消失了。
现在,我们对他进行一种“可疑的治疗”:我们为他植入一套全新的、虚构的记忆和性格,让他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例如,一个名叫“罗宾汉”的英雄。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治疗后的这个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吗?
- 从理论-动物主义的角度看:答案是是。因为从始至终,这都是同一个活着的、在时空上连续的人类动物(身体)。身体的同一性得以保持,因此人格同一性也得以保持。
- 从理论-记忆理论或理论-心理连续理论的角度看:答案是否。治疗后的这个人,与治疗前的那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连续的。他没有任何关于过去的真实记忆,反而拥有了一套全新的、虚构的心理内容。因此,他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仅仅是身体的连续性,可能不足以构成我们所关心的那种人格同一性。
我们是谁似乎是跟我们的记忆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患了完全的失忆症因而记不得自己的任何事情了,那么就有根据说我们已经停止存在了。
本杰明的案例有力地支持了心理标准(无论是记忆还是更广泛的心理连续性)在问题-人格同一性中的重要性。它表明,当我们思考“我是谁”时,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存续,更是作为拥有特定思想、记忆和性格的“人格”的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