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主义
动物主义(Animalism)是关于问题-人格同一性的一种理论,它主张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一个人类动物(human animal)是同一的。因此,人格同一性的标准就是我们作为人类动物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延续性。
核心论点
动物主义认为,决定“你”在时间中是否是同一个“你”的,既不是非物质的灵魂,也不是心理状态的连续,而是你的身体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持续存在。只要这个活着的、作为智人(Homo sapiens)物种成员的动物仍然存在,那么“你”就仍然存在。
这个理论的逻辑可以表述为:
- 在你的椅子上坐着一个人类动物。
- 你就是那个坐在你椅子上的人。
- 因此,你就是那个动物。
优势
- 简洁性与常识:这个理论非常符合我们的常识。当我们指着一个婴儿的照片说“这是我”时,我们通常指的是同一个生物有机体。
- 避免了其他理论的困难:它不需要引入神秘的灵魂实体(如理论-灵魂理论),也避免了理论-记忆理论在面对失忆、无梦睡眠或意识中断等情况时的困难。
- 处理“孪生难题”:对于那些涉及心灵复制或分裂的概念-思想实验,动物主义可以明确地指出,无论心理状态如何被复制,只有一个身体才是原来的那个人。
面临的挑战
动物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于那些强调心理连续性的思想实验,例如大脑移植。
- 大脑移植思想实验:设想你的大脑被移植到另一个全新的身体里。大多数人会直觉地认为,那个拥有你大脑和所有心理内容的人才是“你”,而不是那个留下了空空头颅的、你的旧身体。但根据动物主义,只要旧的身体(动物)还活着(例如,通过生命维持系统),那么“你”就仍然是那个旧身体,而拥有你大脑的新身体则是另一个人。这与许多人的直觉相悖。
尽管如此,动物主义因其生物学上的基础和对一些棘手悖论的清晰解答,在当代人格同一性的讨论中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