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普特南的有意识的计算机

“普特南的有意识的计算机”是由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它与“思想实验-刘易斯的疼痛的火星人”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反驳理论-同一性理论,并为理论-功能主义提供支持。

思想实验的内容

这个思想实验邀请我们想象一台能够拥有意识和感觉的计算机。

思想实验-普特南的有意识的计算机

这个思想实验设想,一台由硅芯片和电路构成的计算机,完全可以被编程来实现与人类“疼痛”状态相同的功能角色。

  • 输入:当计算机的某个部分(例如,一个摄像头)接收到表示“伤害”的信号时。
  • 内部处理:计算机进入一个特定的逻辑状态(例如,程序中的某个子程序被激活)。这个状态会与其他状态(例如,一个表示“厌恶”的状态和一个表示“希望停止伤害”的状态)发生因果作用。
  • 输出:计算机打印出或说出“我感到疼痛”,并启动回避程序。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在于多重可实现性(Multiple Realizability)的论点。

  1. 理论-同一性理论的反驳理论-同一性理论将“疼痛”等同于人类大脑的特定物理化学状态(如C-纤维兴奋)。这台计算机完全没有人类的大脑结构,它的“硬件”是硅和金属。因此,根据同一性理论,它不可能感到疼痛。然而,如果它在所有功能层面都完美地模拟了疼痛,我们的直觉会倾向于认为它确实感到了疼痛,或者至少我们没有理由否认这一点。

  2. 理论-功能主义的支持:这个例子完美地契合了理论-功能主义的定义。计算机的某个逻辑状态,虽然物理实现与我们完全不同,但它在整个系统的因果网络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与我们大脑中的“疼痛”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功能主义者会得出结论:这台计算机确实处于疼痛状态。

这个思想实验强化了理论-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心智是一种功能属性,而非物理属性。任何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系统,无论其物理构成如何,都可以被认为拥有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