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斯托克的住院病人
“斯托克的住院病人”是由哲学家迈克尔·斯托克(Michael Stocker)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旨在挑战和批判现代主流伦理学理论(特别是理论-康德主义和理论-效益主义),并为理论-德性伦理学提供支持。
思想实验的内容
斯托克邀请我们想象一个情境:
设想你生病住院了,你的朋友史密斯前来探望你。你对此感到很高兴,并向他表示感谢。
然而,史密斯却回答说:“别客气,我来看你并不是因为我对你本人有什么特殊的关心。我只是在履行我的道德义务。我仔细地计算过,或者我认识到,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来看望你是我作为朋友应该做的事,是能够最大化总体幸福(或符合康德主义道德律)的正确行为。”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听到史密斯这样的回答,你作何感想?你还会觉得他的探望是值得感谢的、有价值的吗?
- 大多数人的直觉是,史密斯的回答会让你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觉得他的探望是一种侮辱。他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是“正确的”,但却完全失去了人情味和真正的价值。
- 我们所期望的朋友的探望,是出于直接的、个人的关爱、友谊和同情,而不是出于对某个抽象的道德原则的冰冷计算或履行。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一个只关注行为的“正确性”(rightness)而忽略行动者“动机”(motivation)的伦理学理论,是有严重缺陷的。
这个思想实验旨在说明,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并不能仅仅由其是否符合规则或其后果来决定。行动者的动机和情感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斯托克认为,理论-康德主义和理论-效益主义这类理论,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不偏不倚性,会导致行动者的动机与理由之间产生分裂,从而造成一种“道德精神分裂症”(moral schizophrenia)。
这个案例有力地支持了理论-德性伦理学的观点。理论-德性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核心不应该是“我应该做什么?”,而应该是“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真正有德性(例如,一个真正“有爱心”)的朋友,会自然而然地、出于关爱本身去探望病人,而不需要诉诸任何外在的道德计算。他的动机和理由是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