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布兰沙德的兔子
“布兰沙德的兔子”是由哲学家布兰德·布兰沙德(Brand Blanshard)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旨在挑战将“善”等同于“快乐”或“愉悦”的享乐主义(Hedonism)观点,这种观点是古典理论-效益主义的基础。
思想实验的内容
布兰沙德邀请我们想象一个情境:
设想一只兔子,它正在被一只狐狸追赶,并最终被抓住、撕咬。在这个过程中,兔子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惧。
现在,假设由于某种宇宙的偶然,在整个宇宙中,除了这只兔子正在经历的巨大痛苦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意识体验。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这样一个只包含着纯粹痛苦的宇宙,是不是一个“坏”的宇宙?
- 绝大多数人的直觉是: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坏的宇宙。一个充满了无法被任何快乐所抵消的、剧烈的痛苦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坏的世界。
- 这个直觉表明,我们认为痛苦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恶(intrinsic evil),而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intrinsic good)。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善与恶并不仅仅是主观的偏好或文化习俗,它们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至少,“不必要的痛苦是坏的”以及“快乐是好的”这两点,似乎是普遍的、客观的价值判断。
这个思想实验为理论-效益主义提供了一个基础。如果快乐本身是善的,而痛苦本身是恶的,那么一个追求“最大化快乐,最小化痛苦”的伦理学理论,就具有了其客观的价值基础。它试图反驳理论-主观相对主义和理论-文化相对主义,论证至少存在某些基本的、所有人都应认可的道德事实。